群学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群学网 >心得体会 >导航

教师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2-12-05

教师读《大学》的心得体会900字9篇。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对某些事物有所想,我们应该写一篇心得体会来进行总结和概述。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迭代自己的想法。怎样才能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教师读《大学》的心得体会”由群学网为大家收集整理,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师读《大学》的心得体会 篇1

从xx月xx日那天起,我们开始了将近两个月的实习生活。时间过的很快,但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受益匪浅。我是初二(10)班的代理班主任。(9)班和(10)班是重点班。我的语文教学工作就在(9)班和(10)班进行。xx老师是我的班主任老师兼科目指导老师,是位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我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从我的班主任身上学到很多。我学会了如何教学,学习到应对学生之间各种突发事件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我感受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重任,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辛苦,特别是班主任。

通过这次的上课,我了解到以自己的思维来揣度学生的思维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也许自己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对于刚刚涉及这一知识的学生来说很可能就会是一个无法理解的地方,这时候,我们以何种方式将此知识点向他们表达清楚就显得犹为重要了。并且,让学生能够参与,使课堂成为他们自己的舞台,也是至关重要的。于是,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我非常侧重于如何将知识的来龙去脉向学生表达清楚,以及想好学生的各个反应和学生有兴趣的方面。另一方面,提问也是一种学问,要紧扣课文,有一定的深度,能使学生抓住要害,想一想能说出一、二,毕竟学生是有好胜心的,是愿意思考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师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吃透教材,要了解学生。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这一举措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听完课后,了解情况时一般都说比较理解了,这让我倍感欣慰和满足。

这次实习,对我来讲是上了一堂重要的社会课,受益匪浅。在这个过程中,非常感谢xx老师,感谢我可爱的初二(9)班与初二(10)班的学生,是你们让我更加明白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怎样的努力,走入社会,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实习生活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记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我会做的更好。

教师读《大学》的心得体会 篇2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结束了,回顾学习的这段日子,更多的是喜悦、欣慰和收获。远程培训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远程培训让我转变了学习观念,更加了坚定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远程培训使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感受到名师就在身边,让我受益匪浅。

课程的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现代远程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还应是教师的事业,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改变了传统的援业、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不能满足于自己的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长流常新,永无止境,具有自我诊断、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和自我改进学习的功能。

陕西师范大学从最基础课件,上课的流程都使得本来枯燥的学习、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而实时视频教学更是使远在千里的同学都能感受到课堂上课的氛围。通过网络,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可轻松地学习,参与网络评论给我们增添了许多乐趣,上面不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同学和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讨论。

远程培训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终身学习的机会,这个机会来自于专业发展所蕴含的学习精神。

教师读《大学》的心得体会 篇3

今天是我实习的第二天。

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很多。第一事情就是削苹果,在我看到老师手里的苹果的时候,心情无比复杂,因为自己不会削苹果,怕削的不好会笑话我,主班老师似乎看到了我的心思,过帮助我,并和我聊起了当初她考师范的时候,削苹果也是一项技能,还和我讲了许多经验,让我觉得她很随和,还有一事,就是在孩子们起床的时候,有一个名字叫小悦的小女孩,因为她不听话,在教室里乱跑,被老师训斥了,就哭了,当别的小朋友都起床梳完头发的时候,她还在那里伤心,然后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对她说:“老师给你梳一个漂亮的小辫子,好么?”她立刻就不哭了,对我说:“老师我想换一个漂亮的小卡子”说完,她还梳妆盒,自己选了三个漂亮的小皮套,递给我,我给她梳了一个漂亮的头发,她似乎很开心,跑去问主班老师:“老师,我的发型漂亮么”老师夸了她,她开心的跑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学儿歌,老师还表扬她做的好。

我觉得小孩子其实很听话,只要耐心和他们沟通,就会很乖。

教师读《大学》的心得体会 篇4

这已经是在xx实习的第五个大周,每个班或多或少总有一些让人很操心的“特殊生”。他们的特点是好动、贪玩,学习静不下心,懒惰,经常会犯点小错。有时可能会让老师很头痛。然而我的班上也少不了这样的孩子。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方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周我们进行的远程指导老师,也谈到了如何对待这些后进生、特殊生,下面分享一下我学习到的几种方法。

一、谈心:让学生感动,促其转变。 孔子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又有人说:“最大的触动莫过于心灵的颤动。”其实谈心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教育,也就是说服教育。要做好说服教育首先是要全面了解学生。只有知彼知己,才能百战百胜。这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了解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二是对特殊学生要充满期待,充满爱。就是要喜欢这些学生,相信他们一定能成为好学生。如果不相信他们,不喜欢他们,就不能有成功的教育。其次,找到谈话内容,我们要谈什么。

二、在活动中找到特殊学生的闪光点,增强转变的动力和自信心,促其转化。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让“特殊生”参与进来,使他们融入到集体中去,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找到他们在活动中的优点,以增强他们转变的动力和自信心。这种方式的关键是要让“特殊生”感觉到自己也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激发他为班级争光的信心。

三、一对一结成对子,帮助转化。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班上实施“小老师一帮一”活动计划,让“特殊生”与优生搭配而坐,同路而行,感受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使他们在有意无意中得到进步。这中方式的关键是被结对的优生一定要性格温和,立场坚定,不会受不良习惯和风气的影响。

四、反复抓,抓反复。 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而教育好特殊学生也是一项长期工程。谁想一蹴而就,谁就必然失败。小学生还是孩子,有一些缺点和不足是正常现象。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教育,他们今天改了,过几天又犯了,这也是正常现象。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作为老师要有爱心、有耐心、有毅力、有恒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对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要先查明特殊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因人而异,因人施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习之路才到一半,在接下来的时间我还应该慢慢探索,找到一套更适合管理与教育自己班级的方法。

教师读《大学》的心得体会 篇5

9月27日至9月29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适应性培训”的课程。在培训期间,我认真聆听了叶志明教授、赵丽琴教授、林崇德教授、刘宝存教授的报告,他们精彩的讲解使刚走上讲台的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在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还感到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通过三天的学习,收获很大,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要把教的创造性留给老师,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育要求教师要懂初学者的基本认知规律;要懂本专业领域的认知规律;要熟悉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和特点;要具有先进的课程评价标准:什么是一堂好课、什么是一门好课?要能组织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的一体化课程教学。要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以知识应用型为主。要把课程从以知识、概念、定律、逻辑推导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要把课程从学生被动听课,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探索。要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要把课程评价从教师讲的好为准,变成以学生学的好(有兴趣,能力有提高)为准。

其次,对什么是高等教育以及怎么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高等教育就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础山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学校教师既是学术方面的专家,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行家。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具备本学科的基本素质备,还要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素质以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教育法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具备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最后,要搞科研注重积累。叶志明教授的报告中详细给我们阐述了科研和教学的辩证关系:科研带动教学,教学促进科研。只有科研与教学有了很好的统一,才会有高水平的科研与高质量的教学。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不断的提升科研能力,使自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积极进行科研活动,让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都不断提高。

新入职教师的适应性培训现在已经结束,但它对我们的影响仍在延续。通过学习我发现自身的不足,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使我的实践有了理论的指导,为我进一步的学习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开端。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过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尽快地胜任自己本职教学工作,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教师读《大学》的心得体会 篇6

针对第二次月考成绩,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反思。在第二次月考中,我所教的两个班平均分分别是77.74和77.75。结合这一段时间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以及考题难度,我觉得这个分数和他们的付出并不相符。对此,我请教了张xx老师。我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和反馈不够。学生们一直在学,作为教师却没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他们也没有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哪里出现短板,没有及时查漏补缺,导致很多工作成为无用功,学生的成绩也没有很大的提高。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改进。

第十周的周二,学校的时间表改成了夏季作息时间表。其中,晨读时间为6:25到7:20;第四节课延长到50分钟,从第四节下课到下午第一节上课中间有三个小时的时间,晚自习延长到9:40。因为师大春夏秋冬都是一个作息表,所以午休时间这么长,有些受宠若惊。早读时间有55分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学科教学需要而言,对这个安排是非常高兴的,但对于学生要在操场上站将近一个小时这件事,我有些心疼。虽然我当时上学时也是这么过来的,但轮到他们经历这些的时候还是有些不忍。所以我经常会跟他们一起跑早操,上早读。让他们知道老师和他们一样都在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老师和学生是在一起的。努力拉进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在交流上更加顺畅。除此之外,由于作息表的调整以及天气逐渐变暖,学生上课状态受到一些影响,上课睡觉的,没精神的同学变多。对此,我努力使我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纪律上要求的也更加严格。

另外,xx实验中学全体实习生都参加了xx实验中学青年教师说课大赛,各学科青年教师都对近期所教篇目之一进行了说课,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法,针对不同的学情所设计的不同的教学过程还有对新课标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都令我受益匪浅。在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的路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加油!

教师读《大学》的心得体会 篇7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责任和义务的概述,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如何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师的任务,首先就是要培养良好的教师心理。而教师心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便是如何处理教师角色的问题。

教师角色,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教师角色处理问题,关系到教师个人将以什么样的身份和态度对待学生,同时也关系到学生以什么样的眼观看待教师以及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角色去面对学生是形成健康积极的教师心理的首要问题。

首先,教师充当着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在孩子眼里,教师是他们生命中非常重要和高大的人物,课上“无所不知”,课下“无所不能”。在大多孩子的青少年时期,学校时光占了他们生活的大部分,处理知识与自己的认知、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他们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这其中便扮演了引导和帮助学生们解决这些矛盾,促进他们成长的最主要角色。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能显而易见: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疑问,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问老师;当自己与其他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矛盾,自己委屈不过也会去找老师“告状”。这些孩子们的行为表现无不彰显学生的心理,无论他们是否信任老师,无论他们是否害怕老师,“找老师”是他们在校期间为解决一切矛盾所想到的“第一个解决方式”。

既要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又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所承担的使命要求教师应将自己的角色摆正,成为孩子们的“家长代理人”。首先,家长的最大特征是对孩子的无私奉献,而作为教师,应尽力激发自己产生一种对学生的父爱和母爱,真心对待他们。同时我们应注意到的是,教师的角色又与家长不尽相同,家长对孩子的爱更多的“慈爱”,而教师对于孩子而言则是一种“严格的爱”。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必定不能像家长一样处处宽容和溺爱,因为教师所面对的矛盾,是生活、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同学生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他们要解决这一矛盾,使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使学生的素质和品德能够符合社会公德和社会道德。从一定程度上讲,教师的社会责任似乎更为直接,因此在对待学生上,教师既要拥有如家长对自己孩子一般的无私的爱,更要重视培养自己对学生严宽适度理性心态,最高效的带领孩子走上成长的道路。

教师读《大学》的心得体会 篇8

通过实习,对中学的现状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对学生的学习有了更为恰当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为真实的体验,这些都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我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和师范技能,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通过实习,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和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重任,每当上课时,这些都是激励自己上好每节课的前提。积极的心态让我的思维很活跃,周围的新鲜事物也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我的大脑,我每天都在总结自己,不跟别人比,就跟自己比,总结着自己的不足,积累着一点一点的经验。

在实习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在上室内课时,面对学生时却口不顺心,有时难以表达透彻,面对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却无法从容应付,这些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更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思考是一件幸福的事,懂的思考人会从中调解自己,让自己更好的生活、工作。善于思考的人,往往是善于发现的人,他们不会盲目的跟风追逐,他们会思考、发现自己的需要,从而完善自己。

总之,我在实习的短短一个多月中,任劳任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同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培养,使我在各方面得到了锻炼。

这些第一次将是我人生中的一次伟大的经历,它将为我的人生起航,为我的梦想插上翅膀,我会带着这些经验心得起帆、振翅。我相信自己将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师读《大学》的心得体会 篇9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学生的最大进步与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下面结合我们一年多的课改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感受:

首先,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答案的肯定的,因为它促进了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实现了课堂的高效率。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抱着学生走,之后发展为教师牵着学生走,而现在的教学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看“妈妈解放”的启示:妈妈的责任是让孩子吃饱吃好,而不是替代孩子吃饭,在襁褓中的孩子让当妈的最累,只有当孩子可以独立吃饭和行走时,妈妈才意味着得到了解放。我们教师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技能。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紧扣“教”与“学”,真正实现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小组合作,异质同组,同质结对,竞争合作。教师重点抓小组长,小组长充当“教师助理”的角色,组内小展示由组长负责,班内大展示由教师负责,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高效课堂就等同于“小班化”教学。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说敢问,敢上黑板展示,积极主动,争先恐后,学生活动人数多,密度大,课堂效果好,达标率高。

当然,实施课改有难度,有阻力,有风险。年纪大的、教学成绩好的不愿意改,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那也是多年辛勤积累的智慧结晶,怎么舍得轻易丢掉?况且他们怕失败。反而年轻人接受新生事物快,思想单纯,没有顾虑,成为了课改的先行者。我属于前者。更主要的原因是:化学只有初三才有,短短的十个月时间容不得我们去课改;况且我们只有两个人,在教研这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迟迟未有行动。近两两年来我们出外学习的机会多了,看到其他学校轰轰烈烈的改革和随之带来的不凡的成绩,让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尝试着用新的模式,结果发现新的课堂模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不错。再多和年轻教师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大大的提升了我校的化学成绩。

完全照搬他人的经验是否适用

我个人认为,应该先继承,再生成。没有“临帖”岂会“破贴”?就像练字一样,先看着字帖在田字格里书写,熟练以后,加入自己的风格,自成一体。我们在开始阶段进行模仿学习,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模式、郑州02中学的“自主开发式课堂”等名校的教学模式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还参观了晋城五中、阳城四中、润城中学、灵石二中等学校,吸收继承他们的成功经验,优秀做法,有时拿来主义也是一种很不错的办法。第二个阶段是批判与生成,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嫁接生成自己的课堂特色,这个特色应该说是同质异性的,相同在高效上,不同在形态上。没有批判和完善就没有超越,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生成,在继承的基础上确定了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导引—合作—展示—提升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当然这种模式还不是很完善,还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真正发挥其最大作用。

几点困惑

时下对课堂教学有很多的观点和见解,教育需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要解决问题,就要奉行“实践的力行”,今天的教育理念很多,但绝少有哪位专家愿意手把手交给我们如何解决问题。只有靠行动寻找途径和方法,要知道教育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一线教师缺乏理论指导,专家的理论又缺乏实践的支撑,该如何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我们感到有点力不从心。

以往的教学过分重视教师的导,而现在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说“只要哑巴能让学生学会,哑巴也能成为好教师”,好像有点过头。我个人认为,教师适当的“导”还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何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大困惑。

当然,以上几点思考只是我个人的浮浅观点。“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也不能例外。任何一堂课,哪怕是千锤百炼的示范课,当我们课后静静反思时,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然而,正是在不断找寻策略、解决不足、弥补遗憾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十年前,教育局曾经发出这样一个号召:“以饱满的热情,科学的态度,迎接课堂教学改革的春天”。如今,课改在获泽大地上可以说已经是春光明媚,正在步入如火如荼,枝繁叶茂的夏天,相信硕果累累的秋天在不久的将来也一定会到来。让我们风雨同舟,奋力拼搏,再创阳城教育的新辉煌!

教师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更多>